top of page
發展史Top

「大學」發展史

 

進入未來大學的論述之前,我們先回顧廣義的大學概念演化。東方華人文化中,禮記(約西元前 206 年至西元前 225 年)言「大學之道在明明德, 在親民,在止於至善」,指出青少年成年過程需博學以仁為本的倫理、政治,與哲學。而西方的大學教育發展,最初由宗教主導,在文藝復興後開始世俗化 (secularization),到近代 19 世紀走向強調結合實證研究與教學、著重學術自由的洪堡 (Humboldt) 模式,間接開啟了 20 世紀以美 國高等教育為首的現代大學模式,強調創新應用 和工業化資本市場的緊密相連。到了21 世紀, 隨著各種顛覆式的科技發展與產業變遷,全球從工業 4.0 轉進科技 4.0 [ 大前研一 , 2017] 甚或社會 5.0 [UNESCO, 2019] 的時代,網際網路的發展與全球化造成資訊產生與獲取方式發生根本的變化,衝擊所有人類的價值觀。借用物理學的語言,傳統的牛頓價值觀認為世界存在純粹而簡潔的單一真相,但新時代的量子發展則認為世界的真相是模糊與不確定,複雜而多變的。因此,當世界劇烈變化時,大學教育也必須跟著改變;就如 John Dewey 在《民主與教育》中振臂疾呼:

如果我們依循過去來教育現在的學生,我們就在搶奪他們的未來」 [Dewey, 1916]。

 

當今世界,高等教育已在改變。史丹佛大學 (Stanford University) 數 年 前 已 提 出 Stanford 2025 的願景 [Stanford Univ., 2014],希望能做到更加個人化、客製化教與學的知識生態體系。近來更出現「60 年教育」的概念,認為未來人們的工作年限可能會達到 60-80 年,不同於過去從事同一份工作直到退休的模式,未來可能每五年就會轉換一次不同性質的工作,因此持續學習新知的需要將成為常態 [Tugend, 2019]。面對這樣的趨勢,大學必須做出改變,以因應未來龐大的動態學習需求。目前一些跳脫傳統的高等教育體系的單位與平臺已經出現,例如強調大膽創新的奇點大學 (Singularity University)、結合網路互動和國際移動的密涅瓦大學 (Minerva Schools at KGI)、與學習無國界的 Coursera 等。

臺大作為引領時代趨勢的頂尖大學,我們關心臺大的每個成員面對嶄新連結時代鋪天蓋地而來的日常。我們認為人與人、人與自然之間,真實而深刻的互動對待,無法被科技載具所替代;學習者亦需融合跨領域的知識,才能深刻地體認真實世界中的問題,進而尋找解答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