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豪華遊艇帆船

未來大學計畫辦公室

臺大成立「未來大學計畫辦公室」,秉持證據為本的精神,以論壇、工作坊等形式,推廣未來大學的理念與成果;並且與國內外大學合作,促進高等教育界對未來人才培育的討論,凝聚共識,帶動高教創新。

數字化工作

目的

臺大成立「未來大學計畫辦公室」,除了在校內繼續深耕未來大學計劃,同時也進一步向校外推廣「未來大學」的理念及成果。透過此辦公室,學校計劃舉辦成果展和相關主題論壇,並邀請國內外大學及學者共同探討和激盪臺灣高等教育的新可能性,從而活化「未來大學」的持續性與推展動力。

背景

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背景下,新興科技、政經情勢、與自然環境,皆發生快速轉變,這些改變帶來了機會與挑戰,但傳統的高等教育模式已不足以應對這些變化。國立臺灣大學於2019年啟動未來大學計畫,強調跨領域學習和自主學習。經過幾年的努力,學校已建立了一個跨域創新的學習架構。
計畫辦公室延續「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開放式大學」策略,以「學術扎根,引領跨域」和「多元探索,自主學習」為主軸,持續優化、擴大推動並評估方案成效。

發展

策略與目標

森林環繞的河流

學術扎根,引領跨域

本校鼓勵學生進行多元、彈性和跨域學習,建立自己的學習路徑。在「未來大學計畫」中,我們強調「學術扎根,引領跨域」,厚植學生的基礎能力並鼓勵課程革新。此外,我們培養學生的跨學科核心能力,並讓他們應用所學解決真實問題,實現跨領域整合和自我實踐的目標。

優雅皮套

大學數理

預備課程試辦計畫

本校未來大學計畫推動微積分學前自我檢測系統,幫助學生了解預備知識。110 學年更開設線上微積分預備課程,強化學生基礎。「Pre-U 計畫」旨在協助新生具備大一數理基礎,結合 NTU COOL混成學習和其他經驗,設計課程。112 年暑期將開設三門線上預備課程,內容包括高中重點複習和大學數理基本原理。課程目標為銜接高中數理教學、協助新生適應大學模式、提升學習成效,並厚植學生的基礎學力。

學士榮譽學程

本校為培育具研究潛力的學士班學生,於 108-2 學期設立「學士榮譽學程」,至 111-2 學期,21 個學系已設置此學程。第二期將鼓勵更多學系設置學士榮譽學程,並持續鼓勵學生參與。預期學生能在學士階段早期投入學術研究,培養碩博士研究能力,並培育成為具創新和國際競爭力的研究人才。

課程與教學標竿計畫

本校推動「臺大課程與教學標竿計畫」,以 3 Rs 為策略(Review, Restructure, Reform),教學單位藉由國際比較,找出標竿學校值得學習之處,並根據比較的結果,調整現有的課程,再結合現有教務機制,落實永續。第一期以深化 (Go deep)為目標,鼓勵教學單位開設系/院綜觀課程、深化必修課程、將領域專長網絡化、降低必修學分,以提供學生深化學習的多元路徑。第二期以跨域(Go broad)為目標,開設跨域核心課程,強調創業家精神與團隊合作學習 (team-based learning)。預期培養 Future Ready 的「博才」(Versatilist)。

跨域共授

本校自 103-2 學期開始推動跨域共授課程,鼓勵不同領域教師合作開設課程,並加入產業合作和國際共授。本校將持續此策略,並鼓勵跨教學單位合作,開發新興領域,以回應時代需求。預期學生能結合多領域知識,擴展思維和視野,實現綜合學習效果。

領域專長模組

本校自 110 學年起推動領域專長,強調課程串聯與關聯性,讓學生有方向地探索。至 112-1學期,已有 246 個領域專長,110 學年度有 776 位畢業生取得 913 個領域專長認證。111 學年度有 903 位畢業生取得 1,103 個領域專長認證。第二期將推動領域專長 2.0,策略包括加設計總整課程、實現領域專長許願池和建構領域專長網絡。預期成效為確保所有新設立的領域專長有總整課程,每年實現三個許願池提案,並協助教學單位建立領域專長網絡,讓學生全面了解課程與規劃未來職涯。

畢業慶典

校/院學士

  • 校學士

本校於 111 學年度開始「校學士學位」,讓學生依興趣組合跨學院系課程,涵蓋多元領域。第二期目標為擴大學生參與,並規劃專屬課程及加強輔導。

  • 院學士

「院學士學位」讓學生在院內跨系修課,不受單一系所限制。例如,工學院的六大工程主題和生命科學院的全英語授課。醫學院也將於 113 學年開始此制度。第二期希望更多學院參與,提供支援和宣導。預期五年內,約70%的學院將有院學士制度,為學生提供多元學習路徑,培養跨領域人才。

Image by eberhard 🖐 grossgasteiger

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

「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」旨在培養學生的跨領域學習,讓他們主動應對快速變化的社會。該學程於 110 學年度試行,111 學年度正式啟動,吸引了25 位來自 9 個學院的學生。課程設計包括「創新領域基礎」,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跨領域研究的專題討論。為了招生和宣傳,除了實體說明會,還提供學生諮詢的機會,並展示現有學生的成功經驗。此學程在校內已引起廣大迴響,預計 112 學年度招收 30 名學生,並希望擴展學生的跨領域視野。

業務諮詢

學習規劃辦公室

「學習規劃辦公室」旨在協助學生確定學習方向。目前已有3名學習規劃師提供一對一諮詢,並邀請 23 位業師及 398 位同儕顧問提供建議。自 110 年 8 月成立以來,已有近千人次學生接受諮詢。第二期的推動重點包括系統化的會談服務、多樣化的會談策略、優化使用者體驗、穩定服務品質及接軌國際。預期成效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,整合學習資源,並持續擴大國內外的影響力。

多元探索,自主學習

舊地球儀

綜觀課程

本校自108學年度起透過學習問卷追蹤新生之生涯定向,調查結果顯示每年約40%新生不確定生涯方向。為幫助學生多方探索並了解所就讀的學系,本校將透過課程標竿計畫,鼓勵學系、學院開設「綜觀課程」。有別於常見的講座課程模式,參考頂尖大學 101課程(如 Stanford University)、 Divisional distribution courses(如 Harvard University)之作法,教學單位可藉由領域專長與專長網絡,幫助學生認識教學單位發展全貌,以及連結未來職涯。如此將有助於本校學生釐清學習方向,及早認識各學系與學院之發展主軸;不僅能深化學生對所屬學系之理解,同時亦將有助外系同學規劃輔系、雙修等,促成更多元的跨域學習樣貌。

女孩遠足山

探索學分

為鼓勵學生放下成績顧慮,勇於嘗試跨領學習,挖掘自我潛能,本校已於112學年度開始實施「探索學分」制度。此制度讓學生不必擔憂成績表現而對跨域學習裹足不前,以容許試誤的策略來觸發學生開展自主學習,藉此適性探索學習方向,激發學習動機,進而達到自我實現。教務處預期自112學年度實施之後,每年能有15%以上的大一及大二學生申請認列探索學分,以利用率來呈現探索學分的成效。

科學

產學連結

透過「暑期探索實習」與「產業實習」,幫助學生及早探索職涯方向,培養就業所需的態度、知識與能力。此外,總整課程或專案(capstone course or project),也可成為產學連結的場域之一。在課程設計與評量中,融入業界的觀點與需要;鼓勵學生走進真實場域,找出業界需要解決的痛點(pain points),藉由產學合作提出解方,進而深化產學連結。

學生書籍的背後

自主學習計畫

​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力相關知能與素養,本校教務處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相關專案多年。隨著108課綱實施,比過去更為強調自主學習素養之養成,本校作為大學端已因應制度變化,妥善建立自主學習之銜接方案,自108-2學期起推動「自主學習計畫」,鼓勵學生自行規劃具服務利他性的學習提案,並轉銜投入本校推行之多元學習制度,繼續擴展學習之維度。

此計畫以自主學習素養深化與資源轉銜為目標,讓學生走入場域,在過程中主動發現問題、解決問題;不僅能夠提升個人的自主學習能力,更能將學習成果回饋予場域,展現利他性的價值,發揮大學社會影響力。此種對學生賦能的學習模式,讓學生從傳統課堂的被動知識吸收者,轉為具自主意識的學習主體,將更有動能因應社會快速轉變而不斷汲取新知,成為終身學習者。

超現實主義星球

探索學習計畫

​本校自110學年推動探索學習計畫,目前已有48位學生參與,共累計9學院,17位老師陪伴探索;目前持續透過D-school推廣探索學習計畫,與行政及導師分享觸及需要的同學。自111-1學期起修正輔導方式,已看到同學自主學習面向。後續將積極提升大眾對現今教育創新的想像,發揮社會影響力;並分析學生動機需求,協助串連外部合作機會,以增進同學對於自我探索的認知,擴大學生之參與率。期盼透過此計畫,能培養學生跨領域、自主學習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。未來亦擴大服務對象,思考探索學習的輔導方式,以擴大量能。

噴泉

課程許願池

「設計你的課程」、「通識課程許願池」,以及「領域專長許願池」採用學生自己設計與執行課程的方式,讓規劃學習的主動權不再侷限於教學單位及老師。課程提案或參與學生可學習到「專案管理」、「課程知識建構」及「授課技巧」等相關能力,促發學生自主學習與團隊合作,從體驗知識建構的過程養成主動探索未知的能力與勇氣。教務處亦扮演主辦單位角色,邀請相關教學單位討學生提案,結合教師專業發展研習活動,鼓勵教師了解學生跨域學習之需求,促進師生對話。

工作中

數位校園

為擴大推動翻轉教學,本校推動「無疆界學習」,將科技融入教學,持續優化NTU COOL平台,並將教學內容製作成數位學習內容,積極推廣予社會大眾。本校亦持續秉持落實科技輔助教學的理念,擴大建置未來教室、智慧討論室,以推廣參與式教學和改善教學環境為目標,讓教學突破傳統空間限制,更加多元便利,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,引發高等教育革。此外,為了建置優良且客製化的數位教與學環境,亦建立了混成教學環境如:自動輪播系統、VR/AR教學工作坊,以減低教師執行課程數位化門檻,加速教學數位化的推進。

辦公室

NTU AR
校友返校學習專案

為持續服務校友,本校進修推廣學院每年擬規劃推出兩波「NTU AR校友返校學習專案」活動,鼓勵校友返校進修。至112年底預期完成校友身份驗證人數可達3,000人,未來預估每年至少成長500人為目標。此外,進修推廣學院將提供多門跨領域優質實體與線上課程,並持續推廣隨班附讀課程供校友修讀,期望能藉由校友、在校生、學校三方的鏈結,活絡校友學習網絡並縮短產學落差,培植跨領域菁英。

bottom of page